未来将是容器和裸金属的天下?这篇深度剖析给你答案
在上一篇文章《沉寂多年,无服务器爆发,其硬核是什么?丨 技术前沿》中,我们探讨了无服务器技术的发展,本次我们讨论裸金属(Bare Metal Server)技术。
这是基础云服务的技术之一,也是在这两年忽然热起来,用“大前景、增长迅猛”来形容也不为过。在这个前提下,各大云厂商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裸金属服务器,芯片厂商针对性的推出专属架构,一些应用厂商(主要指数据库)、OpenStack展开相关的项目,一时间风光无限。
如何定义裸金属?为用户带来的价值在哪里?未来将走向何方?本文进行全面的梳理。
早在2010年左右,伴随着云计算的成熟,几大云厂商推出类似的概念。例如,Softlayer的 “裸金属云(Bare Metal Cloud)”服务是为客户提供不含Hypervisor的、支持自定义硬件基础架构的产品选择。Rackspace也有相关产品名为“OnMetal”,也是将自定义硬件的选择权交给了用户,随后在2016年的迭代产品中,RackSpace开始采用OCP服务器和OpenStack的Ironic进行管理。
到了2017年之后,在云计算市场越来越成熟的时候,BMS忽然热起来,包括百度智能云在内的几大云厂商也都相继推出相关的服务。例如,百度智能云的物理服务器,名称虽然不同,但提供的服务都是类似的。
这个市场之所以大热的原因在于,只是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云计算无法满足所有的应用需求。
来自权威机构的调研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。Infoholic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,全球裸金属云市场在2016-2022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43.2%,到2022年将超过91亿美元。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市场。
那么,什么是裸金属服务?如果只是提供硬件环境的话,和租赁、托管有何不同?
从书面含义看,裸金属这个词,初听有些别扭,不好理解。其实要明白裸金属,必须引入两个更通俗易懂的名词,一个是物理服务器,一个是虚拟机,估计就容易理解。
简单说,裸金属是介于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机之间的一种形态,是兼具双方优点的一类产品。
至于具体定义,业界有个不成文的描述。裸金属服务器(Bare Metal Server)类似云上的专属物理服务器,在满足核心应用场景对高性能及稳定性需求的同时,还兼备云计算的弹性、灵活性。
理解到这里,基本就能知道裸金属不是托管服务,更适合云服务的一些特殊的场景,例如HPC、容器、注重安全性能的应用、大数据分析以及传统在本地环境运行的应用等。
各个厂商大概会从以下几点列出两者的差异性:计算、网络、存储、管控、安全、可定制化、性能、专用硬件。
尤其是价格方面,裸金属比云服务器相对便宜,计费方式也有差异性,多采用月租、年租的方式。
换句话说,裸金属就是将云服务映射到一个专用的物理服务器,这样就能两者兼顾,尤其是对最传统的应用而言,具有优势。再加上隔离特性和直接访问的特性,安全性和性能都会更优异。
这基本涵盖了裸金属服务器的几大特性。另外,我们从其他厂商的描述中,也能看出差异性。例如,以下是两个厂商官方页面的描述。
▷ A厂商:在云环境中提供了高性能的物理裸机,同时提供完全的设备管理权限和全生命周期的运维管理服务。用户可以像申请云资源一样快速灵活的申请并管理这些物理机,也可以基于物理服务器与云服务器构建内网混合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