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三的千亿企业梦还得靠吃ICT老本来实现?
2021年,伴随着“云智原生”战略的全面深化革新,新华三提出了向千亿级企业迈进的长期战略目标。然而,这个长期究竟是多长,随着2021年年报数据的发布,答案似乎也开始变得清晰。
根据近两年的财报数据,2020年新华三实现营收367.99亿元,同比增长14.08%;2021年营收443.51亿元,同比增长20.5%。2022年第一季度,新华三实现营收104.72亿元,同比增长27.78%。
尽管自2020年以来,新华三的营收数据都在不断向好,但就目前的增长速度来看,若要实现千亿级营收目标,新华三过完今年至少还要实现500亿的营收差。
500个小目标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大目标了,可不简单。现如今的新华三正全面向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,这样的路径又能为其带来多大的收益?与此同时,对比华为、浪潮等尖端企业,同样是传统的ICT巨头,同样是转型做数字化解决方案,新华三似乎也有些过于低调了。
如果不是特别关注,或许鲜少有人了解国家体育场、冬奥村、国家会议中心二期、国家速滑馆、云顶滑雪公园、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等12个冬奥会重点场馆和配套区域的数字化建设,以及北京地铁11号线西段(冬奥支线)的城轨云平台,皆出自新华三之手。
2018年,新华三启动全新品牌定位,开始向“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导者”转型。2019年,新华三推出“数字大脑”,在数字化服务上打造自己的体系与思路。
2020年,新华三提出AI in ALL的智能战略,并同步升级“数字大脑”,将原业务能力平台升级为“云与智能平台”,核心体系逐步成熟。2021年,新华三发布“云智原生”战略,继续升级“数字大脑”,赋予了低代码开发平台、云原生数字基础设施、全域主动安全等能力。
直到今年,新华三仍在“云智原生”的战略上继续迭代技术与服务。至此,新华三基本建立了一个全栈式的ICT基础设施与服务产品体系,拥有以交换机、路由器、WLAN等为主的网络设备、服务器、存储产品、云计算与云服务、安全产品及服务、智能终端等等诸多软硬产品及服务。
总的来说,新华三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有布局,也有一定的成绩。截至2021年,新华三就累计服务了190个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和运营,在运营商、政府、建筑、金融、互联网等行业上均有成果落地。
但是,在市场传播上新华三似乎一直建立不起与之相匹配的品牌认知,导致新华三的数字化转型也总是差点火候。那么,在政企服务市场以及云计算市场的竞争都趋于白热化的阶段,新华三若要继续冲击千亿营收的企业目标,还得继续寻找新的营收增长点,并继续强化外界对新华三全新身份的认知程度。
新华三需要更高的增长和更突出的品牌形象。但从目前的业务布局以及产业环境大趋势来说,这似乎并不能兼得,目前能助推新华三继续冲击千亿营收俱乐部的路径大抵有两条。
相对于市场上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