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一代互联网渐近Web30下一步爆发或在应用层
Web3.0概念强调用户在互联网拥有自主权,用户与建设者共建共享,被拥护者认为是新一代互联网演进的趋势。而目前来看,大多数现有的Web3.0应用程序尚未实现大规模惠及用户的愿景。Web3.0的落地应用还有多远?作为Web3.0的重要组成部分,下一阶段区块链的发展方向是什么?
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区块链的下一个方向是应用。目前很多投资人都比较关注Web3.0相关的应用,而现下相关应用的大众化发展尚需克服一定的困难。但总体来讲,这将会是一个技术推动应用的实现,应用再倒逼技术的发展,这样一个互相促进的、长期的、动态的过程。
对Web3.0的定义众说纷纭。其中,最早提出Web3.0概念之一的波卡创始人林嘉文(Gavin Wood)认为,Web3.0是去中心化的下一代互联网架构,是一个改变生产关系的技术框架。在这个框架下,网络使用者的身份不再单一,而可以是网络的建设者、参与者、拥有者、治理者等多重身份。
而最终要达到从使用者到建设者角色的转变,离不开Web1.0时代和Web2.0时代多年的发展构建的基础。
Web1.0是指早期的互联网,用户在此阶段“可读”,作为内容的消费者存在,互联网提供什么,用户阅读什么。而Web2.0新增了用户的互动功能,用户在Web2.0时代能够实现“可读+可写”,以社交平台为例,用户可在微信、抖音、微博等平台创造和传播内容,并实现与其他参与者的互动。但由于用户在数字身份、个人数据、算法等方面缺乏自主权,只能被动接受互联网平台规则,Web3.0概念随之提出。
与Web1.0、Web2.0不同,Web3.0更强调用户对自身数据信息及资产拥有自主权,能够实现“可读+可写+拥有”。如用户可以自主管理身份,可以通过公私钥的签名与验签机制相互识别数字身份,无需在互联网平台上开户;用户数据方面,由用户自主决定身份信息的共享人、用途,保障用户的知情同意权、访问权等;此外,用户在算法面前的自主权也得到增强,对可能存在的算法滥用、算法偏见等全程监测,可随时进行检查和验证。
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认为,Web3.0有望大幅改进现有的互联网生态系统,有效解决Web2.0时代存在的垄断、隐私保护缺失、算法作恶等问题,使互联网更加开放、普惠和安全,向更高阶发展。
总体来看,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区块链以及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对Web3.0的发展功不可没,但目前区块链在Web3.0的应用仍以NFT和Defi为主。
NFT以区块链技术作为背书,使其100%不可仿冒或者盗版,从而保证数字艺术品的安全性,目前国内的NFT生态虽已崭露头角,但功能相对保守。截至发稿,全球加密资产的总市值在1万亿美元左右,在数字藏品和游戏领域,NFT的市场规模也值得期待。
Defi基于区块链构建,运用区块链技术,使平台之间基于互信的协议合作,代码替代了传统金融服务的“中介”角色,使得交易信息更透明、安全。不过目前Defi市场依旧低迷,但由于区块链的天然加密属性,其后续发展有待长期观察。
总体来看,大多数现有的Web3.0应用程序尚未实现大规模惠及用户的愿景。其大众化的落地应用还有多远?作为Web3.0的重要组成部分,下一阶段区块链的发展方向是什么?